| 
 情形一 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  
  罚金   是指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。罚金属于财产刑的一种。在中国刑法中是一种附加刑。   例如: 公司因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被判处罚金。    
   行政性罚款  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,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。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。   例如:   1.公司因没有按规定申报纳税被主管税务机关罚款。   2.因以前月份少申报税款,向税务机关缴纳的罚款及滞纳金。   3.因消防设施维护不到位,受到消防大队的处罚,交纳罚款。   4.单位的司机因交通违章被交警罚款。   5.因违反有关规章制度被工商部门处罚。   6.办理丢失增值税发票挂失手续而产生的罚款。   7.其它因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,支付的罚款等。 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,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。    
   政策依据  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》(主席令第六十三号)第十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,下列支出不得扣除:   (一)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、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;   (二)企业所得税税款;   (三)税收滞纳金;   (四)罚金、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;   (五)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;   (六)赞助支出;   (七)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; (八)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。    
 情形二与生产经营相关  
  经营性罚款   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、罚款。   例如:   1.因未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货款而支付的违约金。   2.因未按照要求履行合同而支付的罚款、赔偿金。   3.企业支付给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一次性补偿支出。 4.其它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、罚款等    
   罚息   借款人在规定的日期未还款造成的逾期而交纳的罚金。 与生产经营相关,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   
   政策依据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》(主席令第六十三号)第八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、合理的支出,包括成本、费用、税金、损失和其他支出,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。    
  总结   综上所述,我们应注意区分行政性罚款、罚金和经营性罚款的区别。行政罚款、罚金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,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,应做纳税调增处理;而例如合同违约金(包括银行罚息)、赔偿金、罚款和诉讼费等,只是不符合交易双方经济合同的约定,并且与生产经营相关,应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,不需做纳税调整。  
 |